最近,全球地缘政治舞台上,俄罗斯的两场军事动作引人深思。一边是它和伊朗在里海宣布搞联合军演,另一边,又和中国在日本海那边完成了演习。
奇怪的是,这两场看上去类似的军事活动,外界的解读却大相径庭。对伊朗那边的,大家普遍觉得它吓不住美以。可中俄联手敲打日本,却被当成了实实在在的“精准威慑”。
为啥都是军事动作,反响却差这么多?这背后,其实藏着俄罗斯在不同战略方向上,实力投射、伙伴关系质量以及自身困境的巨大差异。
伊朗那边,威慑力去哪儿了?
先说中东。俄罗斯和伊朗前段时间签了个战略伙伴条约,看上去关系铁得很,像是要正式结盟了。接着,两国海军和伊朗革命卫队就在里海搞了三天的“CASAREX今年”演习。
但这种合作,似乎没给伊朗带来多少安全感。就在这之前,以色列对伊朗一顿猛轰。更狠的是,美国直接用B2隐形轰炸机招呼了伊朗的地下核设施,伊朗损失惨重。
伊朗砸重金从俄罗斯买的那些防空系统,在面对美以空袭时,几乎形同虚设。这让外界对俄制武器的实际效果打了个大问号。以色列领导人内塔尼亚胡,也因此更加张狂。
俄罗斯总统普京,现在完全被乌克兰战争缠住了,消耗巨大。西方国家通过代理人战争,不断地在消耗俄罗斯,让它根本顾不上给中东的盟友提供能改变局势的实质性帮助。
有人就说了,普京可能还对和西方关系正常化抱有那么点幻想。所以,在美国发出警告之后,俄罗斯就没敢把苏-35这类先进战机卖给伊朗,对伊朗的支持,多半只是做个样子。
这种合作,与其说是军事联盟,不如说是政治表态。它缺乏实打实的军事实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,自然也就拦不住美以的进一步行动。
远东演习,给谁上眼药?
再看远东,情况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。从今年8月开始,加拿大、意大利、德国这些北约国家,一个个把军舰开到了日本,这显然是冲着中国来的。日本现在积极配合美国,成了北约力量进入亚太的桥头堡。
无论是“援乌反俄”,还是“联菲制华”,日本都扮演了关键角色。它是亚洲地区援助乌克兰最多的国家,菲律宾大多数的海警船,也是日本援助的。
面对日本这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配合美国围堵中俄的行为,中俄选择了硬碰硬。今年9月,中俄军队就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举行了“北部·联合-2024”演习。
中方这次可动真格的了,第一次派出了最先进的055型万吨大驱无锡舰,还带着052D、054A护卫舰、补给舰和电子侦察舰。
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也拉来了两艘升级过的1155型反潜舰,以及四艘较新的20380型护卫舰。演习完,中俄海军编队还要进行第五次海上联合巡航,进入太平洋相关海域。
演习地点直接选在日本海,离北方四岛争议区也不远,针对性非常强。这正是对日本配合美日全球战略,发出最直接的警告。
与伊朗那种被动挨打不同,中国海军实力强大,工业体系完整。这让中国能和俄罗斯形成实力对等的“背靠背”支撑,这种联合行动的威慑力,自然是翻倍的。
威慑有效,看的是什么?
把德黑兰和东京这两边的“威慑”行动拿出来对比,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也就清楚了。伊朗自身的军事实力不够硬,而且它指望的那些俄罗斯武器,在实战中表现不佳,证明没用。
而中国呢,不光是个经济大国,军事影响力也是全球性的。海军力量现代化程度高,远洋作战能力也强。这种实力上的差距,就是构成威慑力的核心所在。
再看战略决心。俄罗斯对伊朗的支持,显得有些投鼠忌器。它可能顾虑美国的反应,不敢提供更先进的进攻性武器。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,让威慑的严肃性打了折扣。
但面对日本这个共同的、就在家门口的战略对手,中俄的合作决心就坚定多了。它们的联合行动更实在,也更不留余地。这种坚决,让威慑变得“可信”。
对美国和以色列来说,攻击一个只有俄罗斯“空心”支持的伊朗,风险相对可控。因为俄罗斯自己深陷乌克兰泥潭,也没那个心气儿为伊朗彻底撕破脸。
但对日本而言,如果同时惹恼中俄这两个强大的邻居,它将面临无法承受的战略后果。这使得中俄的联合威慑变得极其“可信”,日本在行动上自然就得多掂量掂量了。
笔者以为
俄罗斯威慑力的这种“双面性”,并非它本意,而是它当下处境和伙伴实力的真实写照。在伊朗那边,因为它自己受乌克兰战事拖累,加上伙伴实力也不行,这种威慑更像一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政治表演。
而在日本这边,通过和实力强劲的中国联手,威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。这很清楚地说明,有效的军事威慑,从来就不是靠演习次数多或者条约签得多就能成的。它真正取决于参与者自身硬不硬,彼此有没有共同的战略决心,以及关键时刻敢不敢真“撑腰”。说到底,实力才是国际关系里最管用的硬通货。
在线股票配资,股票杠杆平台app,10倍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